ad
close

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

长大三 2022-09-14 10:00:00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
其他人也在学
软考-高项16期
17门课程 5286
5.0分
软考-高项16期
17门课程 5286
5.0分
软考-高项16期
17门课程 5286
5.0分

46岁,再启程,战系分-征服一个小目标(万字长文祝你成功)

讲师 助教 班主任 mb63a93c12c94b4 2024-07-20 17:55:59
软考系统分析师
发证机构:软考
评职称
落户积分
抵扣个税
企业招标
入驻人才库
持证优先
证书介绍
备考攻略
考试须知
问答
评价
市场热度
3.6
招聘需求
4.0
讲师打分
4.5
考生评分
5.0
4.2

      当6.25上午10点,同期上课的微信群里有学友提示说可以查分了,我心情有一丝丝矛盾:一方面1个月的漫长等待成绩终于要落地了,另一方面,按照预期的想法案例科目如果批改非常严格,可能有些悬(个人预测及格线上下)。不过,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如果不过,那么就准备11月份的再次考试。怀着忐忑的心情,迅速地登录网站,结果慌忙间查询的登录密码都忘记了,几经周折后最终打开成绩页面,“55-50-46,我通过了!”,我再次看了看页面确认了下,真的通过了。那一刹那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,太难了,熬过了这阵子风雨兼程的路,一路跌跌撞撞,终于是拨云见日,算有好的收获了。我迫不及待地用哽咽沙哑的声音告诉家人我通过的好消息时,尽快让陪伴我一起学习的家人们分享我的喜悦。

      早在备考阶段,我就有个小小心愿,如果我通过了,一定要把我的备考故事分享给广大考友,激励大家,祝福大家能早日通过。

图1 查询成绩图


一、 为什么要考系分

       其实我干软件行业有近24年了,算是IT的老人,在2012年时,因为从事项目管理近10年时间了,所以报名考试,通过了PMP。2016年希望自己能够获取相应的职称,同时,逼自己一把,又通过了软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。这次考系统分析师,也是希望能通过考试倒逼自己一把,希望能够借助短暂的学习时光,有所收获。

      我总结的原因如下:

1、拓宽一下知识面

      因为早年我干过硬件和软件,工作过程中能潜心系统性的学习知识机会不多,学校教的多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并未有效应用,因此为数不多的两次应考经历反倒是成为集中学习的好机会。这次也不例外,在课程过程中我更希望能够借助学习应考的过程,再拓宽一下知识面,说实在的,这个目的达到了,比如说最典型的:平时工作中,信息化项目接触的工作内容很多,而最多的不外乎两类:需求分析类和项目管理类,当然也会参与一些项目设计的工作。因此借助这次考试,再系统性地学习系统分析、需求分析、软件开发过程等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2、增加一类证书,加持自己竞争力

      在工作中,经常性地要进行一些软件开发或者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工作,尤其是参与招标,研究了不下10个同等类型的招标文件后,我发现很多项目招标评分表中为了增加应标难度,会加上项目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如: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,系统分析师,架构设计师,软件设计师等证书,而项目负责人或者需要同时具备两项证书可以加分。这说明,在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,增加一类适配的证书,对于所在单位的竞争力,是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
3、给孩子做个榜样

       说起来您可能不信,还有一个想法是给我家上学的孩子做个榜样,如果你希望你家孩子爱学习,你也做做榜样,去学习一门课程或者参加类似考试,形成一种学习氛围。“行胜于言”,说破大天去,你不如去考一把,过了皆大欢喜,没过,从头再来,让孩子也知道爸爸也有失败的时候,也有学习上的困难,也会面临紧张,焦虑,害怕等困难,同时,你也可以把你应考学习过程和孩子做下分享,这是实打实的经验和教训,没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事情了。


二、 如何准备考试

1、坚定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念

       我的想法:首先要坚定应考信念,切忌三天打鱼,两天筛网,准备系分考试,我在早在2022年底就启动了,结果2023年5月,各种原因没有去考,然后再次备考就是2024年5月,这种情况可能在职学习的属于大多数情况,不信,你去参加一次现场考试,你就知道,一个考场,最后能完整完成三科考试的,可能都不超过50%。

      这里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念。能挤出的时间非常有限,备考期间,我大致算了下,投入复习的时间工作日至少1-2小时,休息日基本上5-8小时。这期间针对要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。包括这期间的几个过节日,春节、清明节、五一节、端午节。在很多时候,我都给自己暗示,原来不愿意公开自己考试,但同事朋友问到了,我也欣然地回答:我要备考系统分析师。这个不断强化自己的目标和必胜信念,即便这次不成,那就下次。

      其实准备考试,我理解是个“长征”的过程,但这个长征时间不长,长一点的可能半年多,短点的大概也就3个月,因为在职应考,大家都有工作,尤其是有了孩子的考友,需要抽出时间照顾孩子的妈妈考友更是,其中的辛劳之处我都能感同身受。因此,备考期间要和家里取得一致同意,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,家里支持,你就成功了一半,因为付出的时间和经历,如果家里人不同意,很难长久。

2、制定科学有效计划

       要有针对性的应考计划。这个计划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是“渐进明细和滚动规划”大规划做3-6个月的,细规划做最近2周-1个月的。这么做的好处能够根据整体复习进展来调整复习强度,做到心中有数。比如,在前期,可以慢慢去学习视频课中的精讲部分,那个节奏慢,强度低,可以有大把时间,但是在后期,要快速地多轮滚动来强化记忆和解题的速度。

      针对阶段性,我做了详细的计划。细化的具体某一天,做哪些内容,其实大致分3个阶段,第一阶段:过基础,51cto精品班的课程非常优秀。将书本的知识重新组织,分成了应考的知识点,精品课程中,系统性地分为了深入探究(核心知识)、 面面俱到(应试技巧)、举一反三(试题实训)三类课程,分别面向基础整体了解内容,应对应试题目和真题分析讲解三个阶段。其中将知识点按照短则几分钟,长点的半小时的讲解,方便碎片化的学习。

图2 课程截图

3、持续地行动

      再次,要有雷打不动的执行力,无论怎么样,如果因为工作关系耽误了自己的进度,第二天或者这周一定要补回来,比如:在复习过程中,我每天安排了2小时,可是临时公司有紧急任务,不得已需要抽出来1-2天去处理紧急事物,或者是临时安排了出差的工作,来回得多天,这么个情况就会导致你本来的复习节奏打乱,我觉得,无论多难,每天还是得挤出时间来学习,可能时间不长,但是只要保持复习节奏,否则,停一段时间,再跑起来,会发现你适应节奏也得有几天。

4、发现自己的弱项

      需要科学地分析考试科目特点,针对性复习。一开始,我的想法是,尽量把知识点都搞懂,得高分。但是,仔细分析后,发现45分成绩通过即可。尤其课堂上邹老师常说的,45分就可以了,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薄弱科目上,多投入时间。

5、总结模考经验

      模考是一种针对过程中的知识检验,首先,在模考中,你能够知道自己的弱项和知识盲区。其次,你能模拟现场考试的氛围,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地完成考试,第三,能够督促你紧张起来,因为模考开始,离考试只有1个月了。51CTO提供的模考一共分为2次,第一次大概4.15-4.22,7天时间完成模考。第二次是考前的模考,大概考前2周多,这次是5.6左右可是开始。模考还是很检验你的实力,个人感觉稍微比正式考试难一点,老师改卷也严一些,尤其是论文,我基本上准备了4套论文,其中两套,一个改了3遍,一个改了4遍。两外两个没有机会让老师改。

6、有取有舍

      还剩4周左右,我发现全刷一遍试题所有题目(51CTO的练习题)肯定来不及了,时间上不能保证了。而且主要缺项是案例和论文,尤其是案例,按照邹老师的说法,小心案例,这个阶段就要抓弱项,就我个人,难度排列:案例>论文>综合。因此,后面的1个月,一方面是刷真题,另一方面是案例分析的反复做题,以至于复习后期,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了。

7、做好预案

      做好临期的预案,其实,工作的节奏,生活的节奏都不完全和你考试节奏能适配上,这个时候后,充分做好预案规划,比如,工作日临时加班,耽误了你的正常进度,你就得想办法看看在哪里把缺项补回来,再比如,临时来了急活,需要占用周六日,这个时候,你怎么来把时间抢回来?有一点,你中断学习时间越长,你回归正轨,恢复学习所要耗费的精力也越多!你所经营的管理账户所剩“时间”就越少。做好时间风险把控,同时一定要坚定信念参加考试,因为不考,基本上又耽误了一年。


三、复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

1、第一轮(2-3个月)

(1)快速过精讲视频

      一般课程从11月底,12月份就可以开始了,开班课我记得是12.13,而12.28就开始第一课了。完整地复习精讲视频,要快速过(我基本上是1.25倍速,邹老师的语速快,再快了了就没法听了),全面过,听讲是一方面,课后题也是一方面;

(2)重点听直播课

      直播课的特点是前松后紧,前面一个月2课,一周1次,寒假期间有3周没课,再开课就是1周1次,往后变长了1周2次这样,如果你前面的时间不抓紧,每次听直播课,就会觉得一些知识点应该在录播课中学完,直播课就是看看老师讲一些疑难易错的题,或者常见题。针对每次直播课,要重点听,直播课可以说是精讲视频的提炼,讲的内容基本都是精华。

(3)勤练习

      平时就要做题练习,我们的班班思思老师每天都会发每日一练,我跟过几次,但是也没跟全,主要是上班时间,没法投入较多的时间来做题。但是,建议如果您有时间,每日一练和51CTO的习题集可以在这个阶段来一遍。这个阶段非常重要,我是这个阶段投入的时间少了,后续就会发现哪科都没底,第一阶段打基础,第二阶段背案例(知识点),第三阶段冲论文,这块是后话了,不过这种节奏,还是很适配这种考试。

图3 错题集


 2、第二轮(1个月)

(1)二刷精讲视频:

      这个时候就针对重点的内容,尤其是练习题中常错的,不易记忆的概念,常考但不熟悉的计算题等等,这些可以结合精讲视频,再反复看,直到看懂为止,把书打开,看看书上是否有更详细的介绍,甚至是网上的一些资料都可以借鉴。虽然我们是以视频学习为主,但是有一些知识点,视频讲解没涉及合覆盖的,就需要展开和拓展,或者在学习群里面直接问助教老师,寻求帮助。

(2)做好模拟考:

      模拟考对我来说很重要,因为前面的第一轮全面复习的时间在模考前后才完成。留给我时间不多了,因此更需要珍惜模考带来的考试体验。一模:我是真真正正地地自行完成了基础知识,案例分析知识点是自行答题顺带找的资料,最后的论文是自己限时写的。当然论文在模拟试卷上是有提示知识点,便于你组织文章来编写。

(3)针对弱项环节刷真题:

      这块一定要练习,我就举两个例子,一个是关于数据库中基础知识,关系代数运算,这块如果之前没有学习过,关于笛卡尔积,选择,投影,连接,自然连接和等值连接。概念上不清晰,做题就模糊,这块建议是把概念弄清楚。另外就是PV操作,虽然这次没有考(很奇怪,每年都考2-3分,有时能到5分,今年一题未考。),但我已经烂熟于胸了。还有就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函数依赖,这块也是喜欢出选择题,而这次还考了数据库的案例题,要求把不同范式的关系都分别列出来。另外就是网络的各种协议,这里面就像老师打比方说的,最多的就是应用层协议,应用层下面要各种转换,因此那个表示层就是MPEG,JPG等多种转换的协议,这么理解就清晰多了,但是,这块还是要把一些基本点掌握,比如网络的中的子网划分,子网中的容纳的终端机器IP数量,这个搞清楚原理和计算方法,后面就是多练了。通过刷真题,最大的好处就是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,这里面我发现我的盲区在于关于项目管理中最少资源,最少天数,还有运筹学中的最优选,线路最短等等,这些有些都没懂,当然如果时间不够,也不用深究,但是一些简单的还是建议练一下,否则,考场上少一分不是也不行吗?

图4 错题集

3、第三轮(1个月左右)

(1)做好两轮的模考和最后冲刺:

      51CTO的两轮模考的时间设计挺好,一模就是至少全面完成了一轮所有内容的复习,来测试一下自己的含金量,二模则是重点扫描自己的盲区和应试能力。就像邹老师在后面两次课一直在强调:要记忆,要背诵,我记得最后冲刺串讲,老师讲到从73页-122页,都要想办法记住,因为不知出题人会出哪一部分,所以这个是真要下功夫记忆。其实,记住这些内容也会对论文有好处。所以,案例和论文有些知识点是可以兼顾的。

(2)历年真题和模考的串讲(基础知识真题、案例和论文):

      ① 历年真题串讲: 这个好好听下近5年的真题,受益匪浅,有些真题就是为了难倒,这个就不要纠结了,因为正式考试也会遇到。有些题目就是找最新的标准,规范,流程来考你,你怎么可能正确回答呢?主要听一下做真题过程中,老师是怎么来解析的,因为太多的语文知识,常识等来解决,就是逻辑上判断,多学学老师的解题思路,这块做到举一反三。

      ②案例串讲:这个说实话,就需要考你的解决案例的知识储备了,因为系统分析,更多的方面是要具备系统规划、系统涉及设计、需求分析、数据库设计与分析、开发方法、开发模型、业务流程分析,这些在案例题中必然会有知识点部分,而嵌入式开发或者新技术方面,肯定有不会的,因此会导致可选的题目不多。这次我选择的是必选题,数据库和停车场那道题(正好是我从事过的一个大项目)。

      ③ 论文:这个串讲太有必要了,我前前后后听了4-5次(串讲也有3次吧,邹老师、古风老师都重点讲过),第一次是模考前,第二次大概是模考后,第三次,修改论文后,第四次考前准备论文事。

      论文就是八股文的模式,摘要(250-300),背景(400-500),过渡一(100-200)、回答第二问(300-500)、过渡二(100-200)、关于论文的实践部分(800-1200)、结尾(200-300)。字数要求也有明确,大概心里有数。

      我发现论文的确要反复写。邹老师在最后串讲一直强调,要写,动笔写。一定要多写。就是因为担心我们不写,肯定在考场上就发挥不好。我是听话的,因此论文我准备了4篇,主要是把论文中的项目背景,涉及知识点,主要的实践场景记忆好,这样能做到收放自如,以不变应万变。果然,在最后考试中,absd这块知识点没概念,也没准备,因此放弃,而测试这块没深入接触,放弃,多源数据集成因为涉及的项目理解较浅,知识点怕覆盖不全,放弃,最后选的云原生,因为这块我们的产品的确用了,而且平时和架构设计在交流时也有过沟通和学习,多少能接触到。

图5 复习总时长

      其实,我主要是把考前的记忆的知识点,结合考题上提示的一些知识背景进行了整合,来回答论文第二问,这个对我来说很关键。其余的实践来说,不难,因为毕竟干的就是这些事情,当然,写论文还是要结合实践的。我记得古风老师总结的很好,基础知识是考你的知识点覆盖是否全面,案例是考核你的理论功底是否扎实,而论文,其实是考你的实践水平,因此,论文在实践部分要能出彩,能把自己的实践过程写出来,分点写,有理论依据和实践过程。还有重要一点:结构要完整。没有收尾的论文,大概率是没法通过的。


四、关于考场经验

(1)做好最坏的打算

      为什么看到考分的一刹那那么激动,因为过程的曲折坎坷。考试可能会遇到各种奇葩的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,因此做好最坏打算,你要有定力来和决心,用全力来面对它的挑战!

      1、未请之假:为了全心复习应高,其实我计划是在考前请1天假,怎奈何考前3天临时来任务了,工作任务不能耽误,时间还很紧张,请假的心思就放下了;

      2、嘈杂的酒店:为了离考场近一些,头一天能休息好,我预定了考场附近酒店。8点钟我到酒店,没想到酒店隔壁是训练场馆,到10点半以后在歇业,吵闹不可避免;

      3、倒霉的肚子:因为周五中午吃的东西估计是不干净吧,不知道为啥,闹肚子了,9点多钟还在外面找药店买药,我也不清楚是因为考前紧张还是其他的,考完后,没怎么吃药,也好了。

      4、倾盆的大雨:5月25日那天一早,海淀这块天像漏了房顶,哗啦啦的下雨,我从酒店走到考场,原计划10分钟,足足用了20多分钟,哪哪都是水,偏偏没穿雨鞋,基本上鞋子湿透地完成全程考试;

      5、吵闹的工地:北京商业学校的考点边上就是一处路面施工的工地,那个施工噪音从考试开始一直到结束貌似没有停过,你得有定力,不要去管噪音,那个就是个考试的干扰项;

      6、机考的错题:考过24年上半年系统分析师都知道,案例最后一题是出错了,第一问和第二问的题干完全一样,对于这种题,你该怎么办?我放弃了,因为在这题上我得高分的概率不大,所以主攻其他题目。

(2)平时随机应变的能力

      考场上还看你随机应变的能力,比如说,那个案例的那个停车场的题目,还有数据库的SQL语句的题目,这两题我是在紧张的应试阶段,用的是平时的一些能力,和应考准备关系不大。尤其是SQL语句的填空补充。这个如果不是之前有开发的经验,基本就没戏了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跨专业考试,也是比较难。

(3)综合知识科目的复盘

      1、基础知识题还在平时的基本功,基本概念上的滚动熟悉,51cto虽然能讲解一些经典题目,但是,对于新题和新的方向不会讲或者讲的少一些,因此,另外尤其是一些新的知识点,知识概念平时还是需要熟悉,除了51cto,还得多方找些资料;

      2、案例科目:首先,时间上非常不够用:案例只有2小时,在2小时内要完成所有4道题目的各个问题的浏览(除了嵌入式开发试题以外),其次,案例里面需要记忆的知识点,准备的点较多,但是考的只有1-2个记忆的知识点;

      再次,经过了前面1.5-2小时的高强度考试后,脑力上已经相当疲惫的。

      案例目前看,至少有9道题,要在2小时内完成全部解答,不能任何多于的错误。任何一道题都没有十足的把握,因此你会在考场上焦虑。为了不焦虑,平时对一些知识点要非常熟练。比如第一题中的用例的三种对象,其实题目出的有点偏颇。用例模型中有三种对象关系:包含、扩展、泛化。针对类来说,有三种实体类、边界类和控制类这三种。因此,归根到底,还是要继续把案例的所有概念开始背诵,后面无论怎么考,这些基本的点都背熟,拿到试卷,直接背诵默写,这样能够把有限的时间给到具体分析计算的部分。

      案例会聚焦一些比较新的知识点,比如这次考的自动驾驶、还有最后一道题,http和socket方面的案例,都是比较新的偏应用的技术和方向。因此针对这些知识点,还是要关注。并且关注后就得按照方向去记忆。

      4选2这种方式进行答题,系统设计等这些题都相对来说要有个选择,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考题来进行应答。这次没有快速进行考题筛选的过程,有些盲目,主要还是时间太紧张了。

    (2-1)第一道题必答题,尽快完成考试的全部应试答题;(这道题至少要拿18-22分),不然,后面的考点很难提分,一旦遇到BCFC这种难题,基本没有任何准备的题目就死了。

    (2-2)仔细观察,大胆地选择。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是否能够覆盖全来进行答题,后面的2道题至少需要保证各自17分,才能稳保考题中的最终45分;

    (2-3)输入法,平时还是要练下,选择微软、搜狗、google,还有五笔这些输入法都要有针对性的筛选下,个人感觉练字的时候结合真实考题来练习,至少搜狗输入法不怎么好用,影响了键盘的输入速度。

    (2-4)答题过程中注意均衡,敲字600个和敲字300个的时间会不一样,至少5分钟出去了。案例的时间明显不够。需要对知识点要异常熟悉,尤其不熟悉的知识点。这里面针对记忆的知识点,不能含混。在BCF范式,触发器的执行方式等这些都属于不熟悉的点,没法去展开答题,达不到点子上。会的,视字如金,不会的,展开思路,飞马行空。

    (4)论文科目

      (4-1) 论文题:在论文筛选过程中,需要优先考虑熟悉的内容,这次ABSD,没法写,会写的主要是需求工程相关的,没有考。软件测试中的性能测试,大致过了下,没有写。筛选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,不太熟悉,另外剩下的多源数据集成,这个不熟悉,放弃。最后就是云原生架构,目前能看到的只能参考下。

      (4-2) 论文这次比较充分,虽然没有考到准备的业务流程、软件需求工程、软件需求管理等这些拟定的考点,(看来考点还是以面向范围更广为主。),但是,总体来说还是写的比较充分。

      首先是把摘要重点写下,摘要中今年给了350字,比较多。我写摘要为了避免和背景这块有冲突,尽量少写,主要突出5w1h和针对问题2的对应;

      其次要重点把背景,结尾都背熟的内容编写在论文稿纸上,这样能做展开。

     第三问题2的考点,与传统软件比较,这块展开有点多,可能得600-800字了,反而是正文部分不够多了。正常应该300-500字为好,这是论文部分的问题;

      最后结尾部分,感觉有些干瘪,不过整体结构是完整的。

      论文写完后,整体还重新进行了二次润色,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重新进行了比较。论文分为背景500-800、过渡200、问题2 600-700、过渡100、实践(按照小标题分列)1000、结尾300。

      论文的经验:首先要多写,哪怕第一次是开卷抄的,也要写,从写的过程中熟悉构思的套路。

      其次,论文的知识点准备,这块是要背诵的,因为知识点很多,因此由重点>偏重点> 一般这样的顺序背诵,论文的第二问就是基本以知识点展开为主,所以就像古风老师曾经说的,如果不背诵,不熟悉,就不要去写,因为写一个不熟悉的内容,无法展开,也担心写的知识点本身就错了。

      再次,论文的结构要完整。摘要:用300字左右回答5W1H的问题,正文:这个切记背景-过渡-第二问知识点展开-过渡-实践部分(重点)-过渡-结尾。这样,论文要丰满些,具体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邹老师,古风老师他们的视频讲解,我觉的已经很详细了。论文我准备了大概4篇,但是主题方面都没有押中,因此在写论文前期做了筛选,选了我曾经参与过的云原生的项目来做选材。

(5)关于机考

      机考是一次创新尝试。

      (1)机考环境:首先你要了解考试模拟,不知道各位考友是否在考前测试过我是用51CTO的机考模拟环境和软考官方提供的机考模拟环境都测试过。因此上考场后,不觉得有什么陌生。

      (2)打字;打字速度肯定要比平时练习的打字速度慢,毕竟输入法都没有啥常用词组的记忆,而且估计每次开机后系统会清理缓存,清理硬盘,因此这个会导致你的打字速度慢。平时就得找一个不太常用的输入法尝试模拟真实环境。

      (3)考试时间:考试时间属于计算机计时,因此到点自动开始,自动结束,在答题过程中请仔细留意自己的剩余时间。

      (4)考试物品:因为机考,所以不能带手表,额外的纸张,只能带黑色签字笔,笔,准考证,身份证。考试现场会发考试纸。

    (6)关于考场

       我的建议,如果有条件,现场提前去做下考场踏勘,甚至可以提前在考场附近找酒店备考。我提前1天先定了酒店,并大概测了下距离,骑车大概5分钟,步行10多分钟吧。赶上第二天下大雨,花费时间直接翻倍。关于中午吃饭,这块考场一般会提供食堂,但人数众多,为了不耽误你的时间,要么早去,要么附近提前找好餐馆。我选的第二个,因为食堂人实在太多了。


五、考后行动

(1)及时复盘

      考试完成后,我花了大概1小时左右仔细复盘了这次考试的过程,精华部分都在上面的文章中了,总体看,案例中的知识点目前考察会有些没有太多细节可考,因此越来越针对一些知识点,比如那个BCFC,还有WEB应用HTTP和Socket通信的区别有各自特点等等,还考了自动驾驶相关题目,其实新技术的自动驾驶我特别想答,但是就是怕答的不透彻,得分不多。因此这块后面再学习,要把知识点学透,如果钻研不透,可能得分点就不多。导致小分拿不满。

      这次基础和论文感觉都不错,可能案例比较悬,没想到后来反倒是论文给的分不高。这也说明了,考试阅卷还是有灵活度,在卡通过率的过程中,论文可能是一个重点。可能您将经历这个过程,因此还是针对考试整个过程,针对基础,案例,论文,机考,薄弱环节逐个进行下复盘。为后续其他科目或者其他的考试学习做好知识储备。

(2)做好后续计划

     考完以后,心情一直比较忐忑,担心自己没过,可惜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,又想着如果自己过了,就会准备下一轮的架构设计,因为这两门据邹老师串讲过程中说过的,内容很接近,但是即便是如此接近,还是有自己的短板,因为我虽然从事信息化项目工作,但更多在前端,售前-需求-方案和项目管理,深入架构设计并不是我擅长的。不知道您是否在考后有类似计划。


       守得云开见月明,作为46岁的大龄青年的我都有勇气下战场,再一战系统分析师,刚刚工作几年的你,亦或是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你,再或者也是步入40岁,或者50岁的你,没关系,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,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挑战,达成目标。这样,一个一个小目标,踏踏实实地最终会完成一个大目标,不是吗?愿你如愿早日通过考试,为了下一个5年的自己蓄力!




提问和评论都可以,用心的回复会被更多人看到 评论
{{ commentLoading ? '提交中...' : '发布评论' }}
全部评论 ({{commentListInfo.totalCount}})
头像
{{ item.user_name }} {{ item.comment }}
删除
{{ item.show_time }}
  • {{ item }}
共{{ commentListInfo.totalCount }}条记录
其他人也在学
训练营 华为安全公开课
¥0.00
立即报名
训练营 数据库项目实战训练营
¥0.00
立即报名
训练营 软考直播训练营-系规
¥0.00
立即报名
训练营 Linux7天运维课
¥1.00
立即报名
训练营 软考软设架构训练营
¥0.00
立即报名
训练营 软考中高项备考特训营
¥0.00
立即报名
训练营 软考网络工程师
¥0.00
立即报名
训练营 华为网工datacom实战营
¥0.00
立即报名
文章目录
{{ item.title }}
缺省
二维码

微信联系文章管理员 若有问题,随时咨询

在线
客服
APP
下载

下载Android客户端

下载iphone 客户端

官方
微信

关注官方微信

返回
顶部